13891803063
研学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关中民俗博物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陕西研学基地 > 西安 > 关中民俗博物院

王勇超先生在渭北一带考察明清古民居的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石雕及其他艺术品散落于农户、田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及外省文物贩子的收购,正日益流散、遭受损毁、濒临灭失。出于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深挚敬畏和热爱,王勇超决心尽己所能,“将关中一带民间遗存全部收集回来,为中华子孙抢救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先后组织30多人,分六支队伍,走村串户,地毯式普查,开展了抢救保护性的征集。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先后数百次、行程数十万公里。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收集,并非通常帝王将相、上层经典的文化,而是从不同侧面,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关中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作、生活、艺术、审美、习俗、风情等,是历史的原物原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了足以证明我们祖先辉煌历史的实物与活物,它是西北地区十余个世纪以来,多民族文化创造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目前,已抢救保护性征集了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及生产、生活遗物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作坊、礼俗乡规等共33600余件(套),其年代悠远,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分为四个系列十个类别;征集明、清濒临消失的40院近千间古民居,其中已恢复建成古民居12院,戏楼、门楼13485平方米,移栽古树、成树1500余棵,另外还移栽、培育各种观赏、绿化树木8000余棵。目前正在建设的有迁建古民居13院、古庙l座,石槽展廊1250米,拴马桩展厅12000平方米,以及祭坛广场等。

  • 目的地研学亮点
  • 可安排体验活动
  • 目的地常见问题

一、研学主题:探究明清建筑风格,感受关中文化习俗。

二、目的意义:通过走进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探究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观察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欣赏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等雕刻艺术,亲身感受关中民居文化及习俗风情的独特魅力。

通过走进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让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明清历史文化特点,现场体验关中民俗风情,特别是在寻找民居楹联、诗文、壁画过程中,实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研得有情境,学得有诗情,生动形象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关中民俗民风,实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进而更好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

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身临其境感悟到历史文化和乡土艺术的魅力,了解到更多关中地区历史地理、时代变迁、历史人物,以及民居建筑、民风民情、民俗器具等民俗文化。

梨园里,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犹如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豪迈磅礴的气魄赢得台下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和掌声。在老艺术家们的亲自示范下,同学们登上舞台,学唱“黄土地上的摇滚”——华阴老腔,体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西北地区民营博物馆中占地面积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民间民俗博物馆,是关中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研学之旅,让同学们学有情境,研有深度,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感受到曾经养育过炎黄子孙的这片关中厚土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新时代师生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古老文化的根源,培养学生厚置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我院基础课教学部今年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课,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构建“课堂革命”新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微信扫码联系乐育研学

热词推荐博物馆研学
返回列表:前一页
西安热门研学基地推荐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西段78号民生银行大厦11层1109室
电话:1389180306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 2024,陕西乐程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帮助孩子释放天真 陕公网安备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1854
陕ICP备2023014818号 旅游投诉电话: 12301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