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我们参观的是有壮阔气势的明城墙。我们眼前的城墙是明时的。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如江山永固,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下诏修城开始动工,历时8年完工,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4分之1上修筑而成的,形成了今天的城墙。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一个功能设计周密,形制宏伟的军事防御设施。下来我给大家分别将城墙各部分的建筑构造既城防作用一一作以介绍:
首先我们看见的是护城河,也叫“城壕”,它是阻止敌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横跨护城河上唯一的通道就是我们眼前的的吊桥。吊桥在过去由守护城门士兵掌管,他们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定时升降。一旦有战事来临,吊桥就被高高生起,整个城市就成为一个封闭的战斗堡垒。刚才有朋友问在那里控制吊桥,这也就是我们下面要来参观的城门,上面是闸楼,即控制吊桥升降之处。城门是防御设施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城门,来了解城墙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上完善的城门是由闸楼、箭楼、正楼组成。我们看到的最外面的就是有闸楼,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吊桥的升降,并且也具有夜间打更的作用。闸楼是两层悬山式结构,虽然形式十分简洁,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城市的二道防线。
前面能看到的那座建筑是箭楼。箭楼共有箭窗66孔,形成了一个扇型的攻击面,士兵可凭窗居高临下杀伤敌人。
在闸楼与箭楼之间,形成的半月形的空间,我们叫做瓮城。它的作用在于如果敌人攻入城门后,进入瓮城,这时会受到瓮城上4面居高临下的攻击,犹如瓮中捉鳖。
我们所能看见对面的建筑是正楼,正楼是城墙最里层的建筑。正楼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式,是主将战时坐镇指挥守城的指挥所。
西安城墙研学历史课程是以西安城墙的历史为中心,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全面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建筑技术、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课程。该课程通过讲解、考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当前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1、西安城墙历史沿革:介绍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包括建造时间、建筑技术、历史事件等。
2、西安城墙的文化内涵:介绍西安城墙的文化内涵,包括城墙的象征意义、历史文化遗产等。
3、西安城墙的历史影响:介绍西安城墙对当前社会的影响,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等。
4、实地考察: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和影响。
西安城墙研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结构和技术特征。
让学生了解城墙的防御功能和战争历史,并对军事工程有初步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西安城墙研学内容:
西安城墙的历史与文化: 讲解西安城墙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含义,帮助学生了解城墙的重要性。(30分钟)
城墙的建筑结构与技术: 讲解城墙的建筑结构特征和建造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城墙的工程技术。(30分钟)
城墙的防御功能与战争史: 讲解城墙的防御功能和战争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城墙的军事价值。(30分钟)
城墙周围环境: 介绍城墙周围的环境特征,包括周围景观、气候、人文环境等,帮助学生了解城墙的所在环境。(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