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一:陕西商人走四方---参观“陕商馆”,学习陕商精神。

陕商文化博览馆旨在了解陕西商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历史,馆藏陕西商帮生活、商贸用品和大量的老照片,呈现出了陕商庞大的规模与创业的艰辛。以小空间、大历史、以景叙史的理念,达到一步一景一体验,一闻一学一收获的目的,激励同学们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1.课程目标:
(1)参观陕商文化博览馆,认识陕商会馆,了解茶马古道。
(2)感悟陕商精神:“厚重质直,忠义仁勇。”在学习与为人处事中发扬陕商精神。
2.课程重难点:
重点:学习了解陕商精神,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难点:以参观的方式感受陕商文化。
课程二:陕西秦腔喊出来---参观“秦腔馆”,了解“老陕”性格。
秦腔是活态的艺术,是真正的大众艺术、草根艺术。秦腔浮雕、秦腔戏楼、秦腔服装、秦腔道具等展示,在同学们参观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冲击感和愉快的互动体验,增强学生对秦腔的兴趣,从而发扬秦腔的传统文化。

秦腔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基因宝库,对许多剧种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京剧。京剧原名皮黄剧,又叫西皮二黄,西皮始于秦腔,二黄则源于汉调。《秦腔脸谱》汇集陕西秦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第四代传承人、秦腔脸谱艺术画家家陈耀武近年创作的秦腔脸谱作品100余幅,其中又精选40幅传统秦腔经典人物。
1.课程目标:
(1)参观国艺秦腔馆,了解秦腔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增强对秦腔的兴趣,发扬秦腔的传统文化。
2.课程重难点:
重点:学习了解国艺秦腔,发扬秦腔文化。
难点:以参观的方式感受国艺秦腔。
课程三:陕西非遗显地域---参观“非遗馆”,感受本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带领学生走进和学习三秦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

华县皮影戏形成于清代初叶,华县皮影戏的唱腔细腻悠扬、婉转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皮影也是制作精细,人物形象夸张诙谐。有道是“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狸猫换太子》、《十王庙》等剧目流传至今。我们将使用定格动画技术拍摄一段皮影戏,定格动画是靠每一个动作的分解与合成。学生们可以探究定格动画与皮影戏的异同。
1.课程目标:
(1)参观三秦非遗文化馆,了解陕西省各市不同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
(2)增强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发扬非遗的传统文化。
2.课程重难点:
重点:学习陕西非遗,了解陕西关中、陕北、陕南具有各地特色的非遗项目。
难点:以参观的方式三秦非遗的魅力。
课程四:国学容百家----参观“国学馆”,纵览中华文明。
展馆通过展陈实物及传统礼仪、文化生活等互动体验宣传国学文化的魅力,弘扬崇文尚学精神,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旨在让学生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信心。

国学主要是指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学术体系。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崇文塔虽然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但是建筑的设计和营造技术上集中反映了明代建筑的特征,它体态雄伟,结构巧妙,设计合理,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并向中心聚拢,外观从第二层开始逐层向里收分,形成了曲线柔和的外轮廓,整个塔体给人以高耸挺拔之感觉。该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座砖塔,具有比较高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崇文塔有着“崇文尚学”的理念,鼓励着芊芊学子努力读书。
1.课程目标:
(1)参观崇文国学馆,了解国学发展史与国学内容。
(2)增强对国学的认识,懂得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2.课程重难点:
重点:学习国学历史,了解文明的发展,懂得文明的继承与中国梦的实现。
难点:以参观方式认识国学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