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传统泥塑研学活动深受追捧
黄土为纸、山峁为砚,陕北厚重的黄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豪迈的民歌、欢快的秧歌、传神的剪纸……这些璀璨的艺术瑰宝,共同书写着黄土地上的传奇故事,成为陕北文化最鲜活的注脚。
绥德县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剪纸之乡。近年来,绥德县围绕非遗活态传承,不断创新传承机制,大力培育文艺人才,使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熠熠光彩。
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厚重的黄土地不仅孕育出悠扬婉转的民歌,也催生了别具一格的泥塑艺术。
“捏泥人前,脑子里要有人物的年龄、性别、表情、动作,要做到心中有数、沉心静气。”在绥德县非遗陈列馆二楼的泥塑展区,绥德民间泥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瑜俯身于木案前,为现场观众讲解。
绥德县每年义务组织百余场非遗相关“小课堂”,累计参与群众超2万人次。同时,绥德县动员力量下乡摸排,发掘出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辅导、培养,其中不少民间艺人已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充分发挥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近年来,我们打造了一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习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绥德的“宝贝”会获得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