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1803063
研学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陕西非遗研学汇总

时间:2025-04-26  来源:西安游学  作者:乐育游学

陕西非遗研学汇总,西安非遗研学活动汇总

皮影

皮影

皮影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 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 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秦腔

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等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 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 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 

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起源于西汉,先辈们在艰苦的劳作中创造了这一艺术形式。它历经千年传承,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情感。老腔艺人们全情投入的表演,让人震撼。他们手中的乐器虽朴实无华,却能奏出最动人的乐章。那一声声呐喊,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每一个动作、每 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华阴老腔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 

拓印

拓印

拓印的主要材料包括宣纸、墨汁、拓包等。宣纸具有吸水性强、柔韧性好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吸附墨汁并呈现出清晰的图案和文字。墨汁要求质地细腻、色泽乌黑,以保证拓印效果。拓包是用棉布或丝绸等材料制成的圆形小包,内装适量的棉花或海绵,用于蘸取墨汁并均匀地涂抹在宣纸上。此外,还需要用到棕刷、喷水壶等工具,棕刷用于在宣纸上刷平、压实,使宣纸与被拓物体表面紧密贴合;喷水壶则用于湿润宣纸,使其更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北民歌演唱

北民歌演唱

北民歌演唱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记录了陕北地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是了解陕北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陕北人民的情感和记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陕北民歌演唱在民间广泛流传,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火

社火

社火起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神和火神的崇拜,早在商朝宫廷里就有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 “大傩”,秦汉时期叫“社日”,唐代迎春仪式发展为官民同庆的节日礼俗活动,“社火” 一词始见于宋代。社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代代相传,保留了众多古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包含:舞龙舞狮、高跷等表演形式。

泥塑

泥塑

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质朴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泥土的可塑性强,保存性好,是理想的雕塑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技艺不断精进,形成了多样化的塑造方法和丰富的表现主题,如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工匠们的技艺,更因其生动的表现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糖画

糖画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创作,糖画制作工艺独特,艺人先将糖 料在锅中加热至熔化,然后用小汤勺舀起糖汁,在光滑的石板上快速浇铸,通过手腕的抖动和转动,控制糖汁的流动,勾勒出各种图案。绘制过程中,艺人需一气呵成,不能停顿,否则糖汁冷却后就会断裂。绘制完成后,再用竹签 轻轻按压在糖画上,待糖汁凝固,便可以将糖画从石板上揭下,一幅精美的糖画作品就完成 了。

吹糖人

吹糖人

吹糖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材料是麦芽糖,这种糖加热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适合吹制和塑形。工具较为简单,主要有一个小锅,用于加热麦芽糖,使其保持液态便于操作;还有一根空心的麦秸杆或细竹管,作为吹气管,艺人通过它向糖团中吹气,使其膨胀成各种形状。

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

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手套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偶人身高0.27米或 0.40米,头部中空,颈下缝合布内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内袋作为偶人躯 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 纵偶人作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

相传起源于远古时期,四川地区的人们为吓退野兽,用不同颜色把脸部勾画出各种形态,后来被川剧艺人搬到舞台上,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是川剧文化的重要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是研究巴蜀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资料。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以其快速、神奇的变脸技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极大地增强了川剧的观赏性 和吸引力。凝聚了无数川剧艺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 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

微信扫码联系乐育研学

热门研学主题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西段78号民生银行大厦11层1109室
电话:1389180306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 2025,陕西乐程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帮助孩子释放天真 陕公网安备陕公网安备61011302001854
陕ICP备2023014818号 旅游投诉电话: 12301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劳烦联系我们删除